校企携手探新路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修军一行来校调研 共话新能源与AI融合发展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25

新闻中心讯(记者 李洋洋)10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修军、院长助理韩冰,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校友会理事长马中平,中国信科集团烽火数字政府研究院院长程凯,民生银行汉口分行行长方芳,乐问网创始人、董事长邓国福一行8人,莅临武汉工商学院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研究院洽谈校企合作,并实地调研学校新能源与储能相关科研项目。学校举办方武汉弘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巴能军、副校长巴能强等领导陪同调研。

图为会议现场 摄影:陈雯茜

巴能军对马修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武汉工商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紧跟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将新能源与储能领域作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核心方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学校联合湖北君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了光储充一体化、锌溴液流电池研发等实体项目,并搭建了“科研-教学-产业”联动的平台,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强的实训场景,也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学术支撑。他期待与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携手,共同开创互惠共赢的合作新局面。

图为巴能军董事长讲话 摄影:陈雯茜

调研期间,马修军一行参观了武汉工商学院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研究院与湖北君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机加中心及实验室,听取了锌溴液流电池核心技术原理讲解与全流程设备展示,对项目的储能技术水平、智能化运维能力及“校企一体”合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图为马修军副院长一行参观调研 摄影:陈雯茜

实地调研结束后,双方在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研究院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湖北君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及首席科学家孙西河、产品开发部部长代晓峰,武汉工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应时、社会合作与发展部部长刘芳等参加会议。

双方围绕“AI技术赋能新能源与储能产业发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AI技术是推动电池研发、生产、应用及运维全链条效率提升的重要驱动力。双方就AI在新能源领域的关键应用、技术落地路径、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重点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图为马修军副院长讲话 摄影:陈雯茜 

巴能强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当前新能源产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AI技术是突破研发瓶颈、提升产业效能的关键支撑。他表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算法研发与技术转化方面具备顶尖实力,此次交流为双方搭建了宝贵的合作桥梁。他希望未来能与研究院及各参会单位深入合作,在核心技术攻关、复合型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协同发力,依托高校智力资源破解电池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储能在电网服务中的负荷预测等行业难题,同时借助企业实践场景推动AI技术落地,形成“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近年来,武汉工商学院与湖北君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共建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研究院,成为推动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该研究院引进樊明武院士团队,聚焦锌溴液流电池性能提升与工程化应用,多项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双方合作研发的锌溴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作为中长时储能的代表技术之一,在深度充放电场景下循环寿命可达1万次,使用寿命长达20年,有效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使锌溴液流电池储能具备商业化竞争力。而在武汉工商学院玉振门停车场落地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示范项目,通过光伏发电系统、锌溴液流电池集装箱与充电桩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存储与利用,成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落地的典范。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